游客发表
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,最重要的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。
大起大落的罪魁祸首经济增长只有三个来源,第一,通过增加投入带动产出增加,增加劳动力、扩大资本,扩大土地开采,这是所谓外延式经济发展。事实上,增加货币是最危险的一种推动,会带来大起大落的就是过量的货币。
2008年底,金融危机来了。一直以来,中国对高速度太依赖了。事实上,现代所有的医学科技没有显著降低死亡率,就是为人减少疼痛。但是,政治家要面对社会压力,他要选举,需要选票,他不能放着大萧条不管。货币量本身就可能变成经济变动的来源。
但是,宏观调控没能抑制产能过剩,2004年,中国的钢产量约为2亿吨,到2008年大概5亿吨,市场还在,钢价一直没有下降。口述/周其仁 文/本刊记者 王雨佳 进入专题: 金本位 。这种过剩是因为生产力要发展,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导致的。
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,资本的生产能力再继续扩大,也就是国内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,利润又饱和了。那么我们顺着这个历史的维度来推演,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发展空间?当然有发展空间了。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,就有继续推动全球化或者是推动全球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力量。改革以来,我们始终面临一个矛盾。
故而资本主义呼唤制度改良,凯恩斯代表的财政资本主义就脱颖而出。人们常说在发达国家,在超市里面,90%都是中国制造,但那只是一般消费品,资本物品的制造,主要还在资本主义国家。
所谓金融资本主义,就是通过金融创新,创造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生产过剩的机制。用国家权力,用财政负债,来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,这样给资本的生产开拓了一个新边界。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:自由资本主义,然后是军事资本主义,然后是财政资本主义,到现在我把它叫做虚拟资本主义,也可以叫做金融资本主义。从这个前提出发,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向海外投资,这个过程就没有结束。
而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里面,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是重工业,这个大头没有动,这个大头还要继续在新全球化推动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。但这种情况能不能长时间维持呢?这次新全球化当中,出现了一场金融风暴。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,生产力要突破生产关系,要求生产关系适应自己,给自己开拓道路,马克思主义所证明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。新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因为发达国家在救市行动当中,采取了很多国有化的办法,让人们觉得中国今天走的道路,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模式,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引入市场经济,可能就有生命力了。列宁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,为了争夺殖民地,解决过剩问题,资本主义确实打了两场世界大战。
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了,开启了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。我们就用了一个跛腿前行的办法。
搞了市场化的改革,那么政府、党就得接近市场,否则的话你怎么实现市场化呢?这个市场化是靠资本力量推动的。在这种改良之下,资本主义内部的工人被吸收到中产阶级之中,消费市场扩大了。70年代演变成了滞胀,只有通货膨胀,而没有实际的需求增长,这个问题又出来了。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逆差扩大,拿到了外汇以后,就有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的要求,这个机制是不断放大的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:自由资本主义,然后是军事资本主义,然后是财政资本主义,到现在我把它叫做虚拟资本主义,也可以叫做金融资本主义。我以为今天资本主义的、生产过剩的本性是没有变的。
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了,开启了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。我们就用了一个跛腿前行的办法。
改革以来,我们始终面临一个矛盾。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,资本的生产能力再继续扩大,也就是国内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,利润又饱和了。
那么我们顺着这个历史的维度来推演,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发展空间?当然有发展空间了。而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里面,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是重工业,这个大头没有动,这个大头还要继续在新全球化推动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。
从这个前提出发,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向海外投资,这个过程就没有结束。现在这波金融危机,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,并不是说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,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,我认为是没有这种可能的。在这种改良之下,资本主义内部的工人被吸收到中产阶级之中,消费市场扩大了。但是我们党和政府又不愿意站到劳动者的对立面。
故而资本主义呼唤制度改良,凯恩斯代表的财政资本主义就脱颖而出。所以从70年代到80年代,整个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一个困境当中运行。
人们常说在发达国家,在超市里面,90%都是中国制造,但那只是一般消费品,资本物品的制造,主要还在资本主义国家。但是战争的方式带来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毁灭。
产业没有转移完,它的资本就会继续推动产业资本外移,然后就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不断发展的生产能力,形成了不断可以向它提供贸易逆差的机会。因为发达国家在救市行动当中,采取了很多国有化的办法,让人们觉得中国今天走的道路,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模式,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引入市场经济,可能就有生命力了。
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,就是列宁所谓的帝国主义时代,生产过剩始终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问题。列宁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,为了争夺殖民地,解决过剩问题,资本主义确实打了两场世界大战。这种过剩是因为生产力要发展,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导致的。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逆差扩大,拿到了外汇以后,就有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的要求,这个机制是不断放大的。
因为财政资本主义可以给它提供的国内的消费空间就这么大。面对这个问题,我个人以为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全球金融风暴是怎么产生的?如果思考清楚了,我们可能就能看清楚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什么,我们就能确定它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,还是继续往前走,或者酝酿着很强大的力量带着我们继续向它那边靠。
70年代演变成了滞胀,只有通货膨胀,而没有实际的需求增长,这个问题又出来了。搞了市场化的改革,那么政府、党就得接近市场,否则的话你怎么实现市场化呢?这个市场化是靠资本力量推动的。
用国家权力,用财政负债,来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,这样给资本的生产开拓了一个新边界。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,就有继续推动全球化或者是推动全球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力量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